文章导读:前几年,有一种在各大商场流行的“骗局”,只要顾客购物就会获赠一张“领奖卡”,到商场指定柜台领取一个小挂件。在领取的过程中会获得一张“抽奖卡”,刮开后必定是中“一等奖”,然后可以在该柜台以非常低的折扣购买翡翠……各位看官请向下阅读:
前几年,有一种在各大商场流行的“骗局”,只要顾客购物就会获赠一张“领奖卡”,到商场指定柜台领取一个小挂件。在领取的过程中会获得一张“抽奖卡”,刮开后必定是中“一等奖”,然后可以在该柜台以非常低的折扣购买翡翠、珍珠之类首饰。之所以是“骗局”,是因为所售玉石标价上万,即使是以“一折”购买也要花费数千元,而产品实际价值只有几百或者几十元。这类“抽奖”往往让消费者以为是捡了便宜,实际上是吃了大亏。记者了解到,最近一段时间,我市的工商部门严查商场这类“抽奖”行为,商场里的“抽奖柜台”销声匿迹,但这种模式又转战他处———微信公众号,在网上抽奖,线下领奖,“领奖”过程也暗藏陷阱。
微信公众号里抽中“一等奖”
市民李女士拨打96110反映,她最近被一个公众号的抽奖活动“忽悠”了。李女士说,她前些日子关注了一个品牌家具的公众号,有一天公众号推送了一个“抽奖活动”,显示百分百中奖,可以线上抽奖线下领取。她输入了个人信息注册后,抽中了“一等奖”,可以到线下领取价值268元的一个保健枕头。“这是一个品牌的公众号,而且是以店庆十周年的名义举办的抽奖活动,我就相信了,中奖后我完善了个人信息,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线下门店去领奖,却被对方以各种借口推脱。”李女士说,她到该品牌的实体店表明了领奖意图,工作人员却说必须是“客户”才能领奖,要求购买产品才能领到保健枕。
李女士告诉记者,当初公众号里只说了是店庆活动,百分百中奖,没有设定任何前提条件,而她到实体店领奖时却被告知要购买产品才能领取,她觉得商家是在欺骗消费者。“我说现在不需要任何产品,对方就让我交定金,成为潜在客户以后需要购买产品的时候可以享受优惠,看我就是没有购买的欲望,又说让我提供房产之类的证明,因为他们是家具品牌,如果我有房子也可能成为客户。”李女士说,交涉过程中对方明显是为难人,找各种借口想让她交钱。
看争辩不过,李女士向工商部门进行了举报投诉,经过协调商家同意将保健枕送给李女士。“我并不是一定要领这个奖,而是商家的这种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,工商部门答复我说已经警告过商家,不再举办此类的抽奖活动。”虽然最终还是领到了奖品,但李女士总觉得很气愤,而且自己提交了很多个人信息,担心资料会被利用,被垃圾短信骚扰。
微信里“免费”多暗藏陷阱
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,此类骗局都有一个共性是“免费”。购物免费领物品,抽奖百分百得奖品,这些“小便宜”的背后,往往隐藏着更大的陷阱。尤其微信圈里便捷的操作模式,让更多人能接收到此类信息,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。
从朋友圈里刚盛行的“集赞”领礼品,到如今的“抽奖”领礼品,本质都是一样,将浏览微信的人变成潜在客户,使其消费,本是一种促销手段,但是许多无良商家却以各种理由不兑现奖品,或者以收取手续费、邮费为由向消费者收钱,实为一种欺诈。从2014年开始,此类案件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,每年递增。在处理了一起“集赞不兑现”的案件后,芝罘工商相关负责人表示,继微博营销后,商家又将目标瞄准了微信圈,视其为一个成本低且能迅速积累人气的互动营销平台。根据《广告法》和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规定,虽然网民没有付出资金成本,但也付出了劳力、精力和时间,实际上已经和活动商家建立了营销关系,如果商家最终没有兑现奖品,就涉及虚假宣传和经营欺诈。
记者了解了几起投诉案件发现,无论是“集赞送”还是“抽奖送”,在领取时都普遍存在“兑换难”的问题。要么实物与商家承诺的商品不符,要么是“名额送完”,最让消费者难接受的就是明明说好免费,最后却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领取,实为欺诈。
商家利用“公众号”获取个人信息
面对微信里的这类“陷阱”,很多人容易受“免费”诱惑,搭了时间和路费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。其实,此类“陷阱”还有另一个隐患,就是容易泄露个人信息。
市民周女士前几日经朋友推荐加了一个美容机构的公众号,想要了解里面的优惠活动,就注册成为会员,其中包括姓名、年龄、职业、收入情况还有手机号。从那时起,周女士几乎隔几天就会接到推销美容产品的电话。“有的根本不是这个美容机构打来的,而是这家美容机构的合作商,问我做不做微信代理。”周女士说,尽管她表示自己不会参与,但隔三差五还是接到此类电话。无独有偶,市民孙先生关注了一个股票咨询的公众号,里面也必须填入个人信息注册才能了解“技术操作”,然后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骚扰电话,咨询他是否需要办理理财或者借贷。
眼下,随着微信的盛行和普及,几乎每个商家都会办自己的公众号,有一些是为了切实方便消费者,而有部分商家则是利用了微信的快捷方便,坑害消费者。市消协提醒市民,如果遇到商家利用微信进行虚假宣传或者进行欺诈的行为,一定要保留好证据,如商家的宣传页面,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商家名称等,向当地工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。
微信常见“陷阱”
1.朋友圈“集赞送礼”。产品往往与描述不符,或者以名额已满不兑现。
2.抽奖“百分百中”。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领取奖品。
3.领取“试用品”。试用品一般是“三无”产品或者是某品牌的假冒产品,用“快递到付”手段收取邮费,实际是“代收货款”。
以上内容由优质教程资源合作伙伴 “鲸鱼办公” 整理编辑,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转发分享!
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:- Excel表格十大函数(Excel表格函数公式出现错误怎么办?)
- 对不起!忘了告诉你如何激活win10LTSC版,比windows7流畅干净
- Mac新手使用技巧——Mac音量调节
- 新入手的iPhone 13,记得提前打开这5个功能,让手机更好用
- iPhone状态栏中怎么显示图标 状态栏爱心等图标设置方法
- iphone应用图标大小要怎么调整?(iPhone应用图标大小)
- 有办法了!批量删除多个Word页眉页脚
- Excel常用函数知识:使用RANK.EQ或RANK.AVG函数进行排名计算
- RANKIF?Excel中有这个函数吗?
- 手机与和U盘的连接及文件操作(手机直接连接u盘为什么不能互传文件)
本文地址:https://logohe.com/473870.html ,如需转载请文章来源:办公资源网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均为网络资源收集于及用户投稿,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站长484405847@qq.com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!